科研团队

NEWS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团队

自主运行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

唐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城市轨道交通北京实验室主任。经过近十年努力,率领课题组先后完成了CBTC 系统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测试、中试、示范工程与产业化等工作,创造性地攻克了CBTC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2010年北京亦庄线、昌平线全功能、高水平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国突破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2011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后着眼于FAO领域,带领团队研究中国特色的全自动运行系统,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自主化全自动运行系统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获得一等奖,成果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全自动运行技术体系和成套装备,2018年初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北京燕房线正式开通运营,成果推动城市交通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为建立高效、智能、便捷的交通服务体系提供了科技支撑。2018年“大城市复杂交通流特性分析及管控策略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0年“高速列车主动安全控制的关键基础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节能运行一体化方法及关键技术”获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朱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自主运行研究所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列控领域研究,参与国内第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研发,并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承载 LTE-M 系统技术体系的构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以及北京市科委,教委等其他多项省部级项目,授权专利12项,曾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任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编委、客座编辑,曾任IEEE ITSC等国际会议Symposium ChairTPC Co-Chair等,在IEEE JSAC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谷歌引用达3000多次,入选斯坦福大学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宿帅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列控领域研究,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方向负责人,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发改委示范工程课题等项目。相关成果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38篇, ESI高被引论文8篇,授权专利28项。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12)等,入选北京中关村轨道交通青年科学家。学术方面,担任国际Informs组织铁路分会主席、IEEE高级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终身高级会员等。


步兵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列控系统的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研究与系统装备研发,在列车控制与车地无线传输一体化设计、列控系统信息安全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参与我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基于通信的列控系统 (CBTC) 的研发工作,是数据传输系统的负责人。主持863题项目子课题和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参与研制了我国首套全自动运行系统 (FAO),该成果已在北京地铁燕房线示范应用,并于2017年底开通运营。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2011年、2018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年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郑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洪堡学者,中国自动化学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铁路信号系统的设计测试评估、铁路事故致因分析、风险评估及人因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及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部“863”计划、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



荀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自主运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面上、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交通委,美国交通运输部,英国皇家工程院牛顿基金等国家/省部级、国际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和授权专利10项,参与编写专著3部。曾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北京市轨道交通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IEEE高级会员,《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IEEE Ope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副编辑,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获得者。


王义惠,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在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于2014年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的领域是铁路信号、列车运行控制、列车运行计划编制与调整、运筹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等,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两项,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国际权威期刊论文40余篇,担任伦敦大学学院交通研究中心Honorary Senior Lecturer,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TRBAR030Standing CommitteeInforms铁路应用分会国际分委会成员,IEEE Open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编委会成员等。



牛儒,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估方法,事故致因模型和分析方法、自主化无人列控系统的动态安全分析、智能感知设备安全测试验证方面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铁路总公司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完成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完成校企合作横向课题4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共4部。



高士根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列车运行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在列车运行动态数据处理与动态建模、列车自动驾驶弹性辨识与适应控制、虚拟编组协同的间隔优化与协同控制等方向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积累。获中国自动化学会CAA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自动化学会CAA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CAA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


周敏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高铁智能调度、控制调度一体化、应急管控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国铁集团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领域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10项),入选“博新计划”和北京市“青托”,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获IEEE ITSC等国际/国内会议优秀论文奖3篇,担任IEEE T-IVIEEE T-CSS期刊编委。


刘金涛,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轨道交通安全评估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轨道交通事故致因分析,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分析,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建模与验证等研究方向,将理论研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出涉及信号系统安全防护优化、危险致因自动化分析以及轨道交通事故防控等方面的多种理论方法。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等科研项目。


吴道华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形式化建模验证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参与多项重大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SCI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蒋海林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的研究工作,对基于WLANLTE-MCBTC车地通信技术有丰富的研究、开发、工程实施和测试经验。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赵红礼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交通大学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攻关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和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研究工作。结合信号系统应用研制了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相关设备,参与了多项轨道交通通信标准的制定并负责性能测试和互联互通测试,多次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发布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著作5本。获得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2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21年江苏省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商都 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讲师

20236月于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统计学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系统监控、故障识别与预警: 通过对实际复杂系统中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和分析,监督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测系统信息,诊断分析系统的动态趋势。曾获得北京交通大学2023年博士知行奖学金,2021年博士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11篇,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委横向科研项目。


高鹏飞,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助理研究员

现任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与智能学院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轨道交通领域列车运行控制与调度系统仿真与优化、重载铁路装备时空信息同步技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产品认证、质量管理与认证资质体系研究等工作。近年来,申请专利3项、发表论文5篇,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等科研项目。

TOP